查看原文
其他

​春风化雨无声!培育时代新人,浙大这样做

请收藏 浙江大学 2022-05-14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教育之问,亦是时代重托。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开学典礼上,浙大师生高唱《我和我的祖国》卢绍庆摄


五年来,浙江大学致力于构建有灵魂、有方向、有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不断培养心中有梦、眼中有光、手上有力、肩上有责的时代新人。


今天,我们通过几组微镜头,回顾五年来学校在思政育人方面的创新举措——


点亮理想的灯

照亮前行的路


“一代代的追寻者青丝化白雪,一辈辈的科技人情铸边关恋。” 新疆马兰基地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核试验基地。这里人迹罕至,却留下了王淦昌、程开甲、吕敏、杨裕生、林俊德等一串熠熠闪光的名字。
这个暑期,浙江大学马兰工作室的师生们,历时26天追寻先辈足迹。实践途中,机械工程学院2020级硕士生龚轩写下了入党申请书。他说:“马兰人的故事深深感动了我,我从来没有像此刻一样迫切地期望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祖国需要的地方挥洒自己的青春。”



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大学不断深化马兰工作室等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示范基地、研究生思政教育特色平台、“一院一品”思政品牌项目建设,持续提升思政工作内涵,强化思想引领,筑牢理想信念之基。与此同时,学校积极培育大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将育德育心更加有机结合把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各环节。


“无奋斗,不青春。大家要扎根行业,只问初心,只问勇敢。”在一场“与未来对话”药学院本科生学术导师见面会上,刘雪松教授向大一学生展示全球医药产业发展趋势与我国现状,加深学生们对职业规划的清晰印记。去年以来,药学院率先探索“双班主任”育人新模式,通过学术导师把方向、班主任管全面、新生之友助推动,搭建起独具特色的“1+1+4”育人模式,用教师的“辛苦指数”换来学生的“幸福指数”。



近年来,浙江大学加快构建“德育共同体”,发挥“新生之友”、德育导师、导学团队等作用,建设辅导员工作室,激发师生共同成长的内生动能,形成铸魂育人的长效机制。


用好主渠道

种好责任田


“为什么当兵,因为有你们,我们中国有希望。”


看到英勇斗争在长津湖的冰雕连,为了让下一代能够有一个和平发展的环境献出了宝贵生命,看到动情处同学们潸然泪下。这是浙江大学形势与政策课“光影百年党史”专题中的一幕,全校六千余名师生同上一堂影视思政课。



历时6月,从100部作品中剪辑1400余个镜头,构成了光影百年党史的长视频。课程设计者、教育部高校网络教育名师、浙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林玮说:“我们剪出一条清晰的百年线索,唤起学生心中对党史的认知和记忆,产生出情感与信仰。”


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专业课程教师参与思政课设计,这是浙江大学思政课程的一大创新,通过新的知识迁移与融合,让同学们对思政课产生新鲜感、好奇感,打开一个新的世界。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今年6月,马克思主义学院还邀请杭州高级中学思政课老师参加教师教学发展论坛,相互探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路径。


工程力学“魔术”道具背后有何奥秘?浙大植物园里有哪些故事?“我的学科有故事” 学科发展史系列视频深挖学科思政“富矿”,邀请到专业课教师和青年学生一起讲述学科发展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和代表性人物,不断深化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效应。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我更希望能在前辈们的精神照耀下赓续学科故事,进而为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一份力量。”艺术与考古学院2019级本科生丁真珍在观看了《让“沉睡”的国宝重聚》视频后如是说。



天边不如身边

道理不如故事


西子湖畔,凤凰山麓,松柏掩映着一方墓地,回龙墙上“学生魂”三字依旧遒劲,与湖光山色相辉映。



一堂入党发展对象集中培训课在这里举行,授课者是子三宣讲团成员、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2020级硕士生赵芳梦。她以历史事实、生动故事为脉络,立体式开讲“爱国、理想、担当、奉献”为内核的“新时代子三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大学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团、“启真先锋”青年教师讲师团、军训师理想信念宣讲团、研究生理论宣讲团等一批师生宣讲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新思想宣讲工作。这中间,像赵芳梦这样“95后”“00后”的学生宣讲员已经挑起大梁,成为传播创新理论的“堂前燕”,让新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



“家国情怀始终是我们宣讲的主题,我要把浙大人不辞辛苦、不计得失奔走在田间地头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故事,讲给更多的同学们听。”动物科学学院2019级本科生王丹琳在加入乡村振兴学生宣讲队时立下这样的工作计划。生仪学院通过组织党支部书记集体备课会,精心打造每一门党课,把理论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把深邃道理讲通讲透。


让青年影响青年,让新思想滋润心田。浙江大学通过微党课大赛、党务知识技能大赛、党支部书记素能大赛、思政微课大赛、汇报公开课、志愿宣讲等活动孵化带动,不断提高宣讲品质与内涵。


“大思政课”

格局不断拓展


“我们的革命先烈,正是有着坚定的信念,才会做到‘革命理想大于天’……”


80岁的浙江大学教授王明华,是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的后人。这位耄耋老人多次走进南湖革命纪念馆,站在红船边,与年轻学子分享祖辈的过往。



嘉兴南湖畔的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是浙江大学“行读党史”大课堂70余个现场教学点的必然一站、夯基一站。


守好“红色根脉”,赓续精神血脉。浙江大学充分发挥“五老”优势,打造“在鲜红的党旗下”党建教育平台。挖掘校史中的红色故事建设“红色基因库”,讲好“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浙大人”故事。



经济学院深入对接校友资源,结合专业所学,深刻认识浙江“重要窗口”优势,引导学生培养经世济民的社会责任感。



从浙西南山区回荡着的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到大陈岛翻涌着的艰苦创业和开拓创新精神,处处都有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这里也都是浙大人的别样课堂。党的十九大以来,浙大学子考察、调研百余个红色教学点,一批由他们参与设计、宣讲、打造的具有学生味儿的学生党建与思政现场教学基地和党员培训现场教学点已经建立。


这些“大思政课”得天独厚的鲜活资源,直接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激发青年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思想和意志。


贴近生活融入日常

打造身边的育人空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坐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温合金研究所“高合之家”,原本是桐庐经济开发区空置大厅,为给同学们创造更舒适的学习环境,如今升级改造思政学习交流吧、科技、人文文献资料图书阅览室、体育锻炼的活动室等为一体的研学空间,每周7天不间断地向全体师生提供服务。


希望同学们在蕴含美和艺术的浸润式育人环境,快乐地攀登科学高峰,树立起远大的科学理想和报国情怀,担当起科技强国的新使命。”中国科学院院士、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泽教授说。



建设示范性研学空间,推进导学育人共同体建设,浙江大学构建更加卓越的研究生培养生态和交互环境。截至目前,已建成30个公共研习空间,40个导学育人空间。


走进云峰学园“学生成长服务站”,学生可以在这里常态化咨询党建团建、学生事务、园区公共事务,可以精准对接多元化、个性化的思想学习生活需求。浙江大学构建完善的“1+N”社区与院系协同育人机制,撬动和整合全校资源向学生社区汇聚。学校作为教育部首批“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单位,建设专门空间,把学业指导、心理辅导、职业规划、双创教育、生活服务等嵌入学生社区,提供专业化支持。


以文化人,润物无声。在求是园内,越来越多的公共空间通过设立文化墙、电子彩屏、举办各类展览等形式迭代升级,发挥出党史学习教育、科研、学习一体化育人的作用,助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

“研究生毕业之际,我有了再次选择人生方向的机会。我首先想到的还是那群正在边境线上戍守的战友。我选择再次到祖国的边疆,成为新时代一朵奔腾的浪花,向着祖国和人民所期望的方向奔流。” 这是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2021届法律硕士毕业生刘佳玮的心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毕业生,是许多企业争抢的人才。而2021届硕士毕业生邱福建却放弃互联网企业的高薪,选择了去往马兰基地,携笔从戎探索科研更深处。还在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他就转发了列有各大国之重器总工母校的朋友圈,并写下:“以家国为怀,努力向他们看齐。


“杭州的旖旎风光、科技魅力令我着迷,但更让我想起了祖国的西部,那里需要发展。”文学院(筹)2021届本科毕业生东珠桑毛说,“我也将奔赴青海省,发挥优势,扎实工作,为建设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家园,贡献出自己的点点光亮。


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多年来,学校坚持开放发展,优化就业工作格局,“一盘棋”统筹推进稳就业战役,“一图谱”加强引导服务国家战略,“一股劲”凝聚就业工作强大合力,成立九大校级就业战略指导平台,创新开展“云就业”服务。毕业生赴国家重点领域和重要行业就业比例持续上升,唱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主旋律


同时,浙江大学通过分行业、分地区实施就业“重点战略合作伙伴计划”,着力推进高质量校地企人才合作、高水平就业创业导师队伍建设、高赋能就业创业实习实训基地培育,积极探索校地、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建设富有浙大特色的精准生涯辅导及就业指导体系,努力培养适应全球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一流党建

引领卓越


“对于支部目前进行的科研项目、志愿服务工作等,希望师弟师妹们能好好做下去。”不久前,浙江大学2017级传染病学博士生周梦豪忙着交接党支部书记的工作。


《人民日报》2021年12月2日头版文章介绍党支部建设情况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支部学生发挥学科优势,他们或以各种途径捐款捐物支援抗疫,主动传播科学抗疫知识;或积极参与新冠肺炎科研攻关项目,把研究成果应用到疫情防控中,展现了青年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浙江大学不断深化“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创建成果,实施学生党建“双引双提”工程——政治引领工程、学习引领工程、组织力提升工程、纪律作风提升工程,全方位夯实学生党建工作。按照学科、专业、研究所纵向设置党支部,浙江大学推进党支部(党小组)与课题组(项目组)的深度融合,实现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等工作齐头并进。



建强党支部,加强基层堡垒作用。软件学院探索基于社群的跨单位联合培养,不断优化研究生流动党员管理模式;光电学院family党建业务融合育人模式,对照三张清单打造优良师风与学风交融互促的育人共同体和学术共同体;生工食品学院一体推进本科生、研究生党建工作,探索形成党建业务互融互促的“四个一”系列成果……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浙江大学不断探索浸润式党建新模式,建设全链条、递进式学生党员教育培训体系,引导广大青年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行。


立德树人有道

春风化雨无声

用奋斗书写无悔青春




文字记者:柯溢能

动图制作: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於怿丰 | 杨萝萝

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林雨琪 | 傅航颖

责任编辑:李灵


推荐阅读

1.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发布!她入选“最美高校辅导员”

2.提前剧透!它是未来的浙江大学主图书馆

3.使命愿景大家谈!听听他们怎么说

4.小小竹片→大国重器,他们的眼里,有光!

5.醉美浙大!许你一整个冬天的渐变色

6.感谢,每一位守望相助、并肩而战的你!

点个赞和在看,为浙大加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